为了攫取更多利润,QQ音乐采取了大胆的举措。最近,QQ音乐悄悄推出了一项名为“泡泡”的付费功能,允许用户通过每月支付28元,获得与明星艺人进行私人互动的机会。通过这一功能,粉丝可以接收到来自偶像的文字、图片、语音等个性化内容,近距离接触他们崇拜的明星。
“泡泡”并非QQ音乐的原创概念,而是韩国LYSN平台的本土化版本,且这一举措也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(TME)近期大举进军韩国市场密切相关。早在5月末,TME就与韩国SM娱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计划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,包括新偶像团体的制作、IP业务、本地演出等,从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体系。
通过布局K-POP(韩国流行音乐)市场,TME不仅为国内的K-POP粉丝提供了线上音乐内容和实体专辑销售,还带来了粉丝见面会、应援活动、专辑卡、特典卡、签名会卡、周边卡、NFT卡等一系列周边产品。如今,“泡泡”功能的上线,正是TME对K-POP粉丝潜在付费能力的进一步挖掘,它为粉丝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付费服务。
展开剩余75%事实上,“泡泡”这种通过付费为粉丝提供与偶像近距离互动的模式,并非新鲜事物。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娱乐产业的粉丝俱乐部(Fanclub)。这种模式的核心卖点是为会员提供独家照片、音视频资料、优先获得见面会门票等专属福利。例如,日本的AKB48官方粉丝俱乐部“二本柱の会”便采用了这一模式,极大地满足了粉丝对于偶像独家信息的渴望。
无论是在日本的AKB48,还是在韩国的各类偶像团体,Fanclub的成功已然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有效性。对于粉丝来说,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,就能与偶像拉近距离,获得更多的私人信息,这种做法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。而在中国,TME显然也学到了这一成功经验,将其在QQ音乐平台上本地化,推出了“泡泡”功能,目标便是锁定这部分粉丝群体。
随着音乐订阅市场的日渐饱和,TME亟需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。而通过粉丝经济的挖掘,无疑成为了当前的重点。事实上,TME早在2021年就曾尝试过粉丝经济的潜力。当年夏天,新华社曾曝光音乐App诱导用户重复消费的现象。报道中提到,某些用户通过反复购买同一首歌曲或专辑,以此为偶像提高销量,这种行为被粉丝戏称为“打榜”。随着微博“明星势力榜”的下线,粉丝们失去了一个能够展现偶像影响力的标杆。而QQ音乐等平台则顺势推出了在线音乐销售榜单,甚至设置了“520”、“1314”等选项,鼓励粉丝购买,并在达到一定消费标准后,赠送偶像签名海报等福利。这些做法显然是为了激发粉丝在不理性情况下进行重复购买。
尽管如此,这种诱导性消费模式在新华社曝光后已逐渐消退,但粉丝群体依然是理想的高价值用户,TME希望能再次从他们身上实现营收多元化。因此,推出“泡泡”这一服务,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选择。与让粉丝通过反复购买专辑来“打榜”不同,“泡泡”更具可操作性。对于K-POP粉丝来说,28元/月的价格无疑是物超所值的。尽管这远高于QQ音乐绿钻会员的15元/月,但对于粉丝来说,28元就能让他们获得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,显然是值得的。
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每月28元,仅仅是为了获得偶像的文字、图片、语音等信息,似乎并不值得。但对于K-POP粉丝而言,这种付费行为早已形成了一种惯例。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培育,K-POP的粉丝文化早已深入人心,粉丝们几乎认为“不断花钱表达对偶像的爱”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。以至于在2024年,全球最畅销的20张专辑中,17张都来自K-POP艺人。
这种应援式消费的现象,也造就了K-POP粉丝超高的付费渗透率。同时,受限于“限韩令”,中国的K-POP粉丝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通过正式渠道进行消费,反而依赖于“粉头”的代购、粉丝团体购等非正规途径。而如今,QQ音乐为国内的K-POP粉丝提供了一个正式的接触偶像的渠道,自然也让这些粉丝有了更多的氪金理由。
发布于:山东省